1307.伯母(完)(2 / 6)

相看了至少有五六个姑娘,都是确定人家有意向嫁进来才让周大明去看。

可是,大部分的时候都互相看不上,有两次互相有意,前一个姑娘反悔嫁表哥,后一个则是准备定亲了却掉入了河中一命呜呼。

那之后,周大明觉得自己克妻,镇上的人也这么想,久而久之,没有人愿意与他相看,偶尔有一个,他也不乐意去见了。周幺娘特别恼怒那些在外头破坏儿子名声的人,她没有对儿子失望,就是担心儿子这么一直单下去,等她百年之后,儿子身边没有亲人陪着。

年轻的时候有没有亲人都无所谓,但是人在年老时连个伴都没有,会孤单的。

“不失望。”楚云梨笑着道:“我希望你成亲,是希望你身边有一个知心人,如果没有,就不强求。至于孩子,有当然好,要实在没有,喜欢孩子就去抱养一个,不喜欢就不养。多大点事。”

她眉眼弯弯,语气豁达,周大明看到这样的母亲,心里愈发感动,忽然将头靠在母亲的肩上:“娘,您真好。”

母子多年,难得亲近一回。上一次如此,还是周大明十岁时受伤。楚云梨乐了,拍了拍他的肩:“这么大了,还撒娇呢。早点回去睡,不然明儿气色不好,我也要回去睡了,明天早点起来上妆。第一回正式见儿媳妇,我可不能脸色差,不然,人家该以为我不喜欢儿媳妇了。”

*

翌日天还没有亮,府里就忙了起来。

周大明不知道大户人家该怎么娶媳妇,好在有两个喜婆守在边上低声提醒他。

一切挺顺利,他欢欢喜喜接回来了媳妇,然后三拜九叩。

高堂之上,只有楚云梨一人。

看着一双新人相拥着去了书房,楚云梨起身和众人寒暄,今儿的她一身暗红,脸上的笑容就没有落下过。不管谁见了,都知道她很欢喜。

新婚之夜,周大明所在的院子烛火通明。

几条街之外的小院子里,钱正平隐约能够听到远处传来的锣鼓喧嚣之声,听着钱家人议论是周大明娶媳妇。他有些恍惚。

几个月之前,他做梦也没想到,母子俩居然能把生意做到这么大,儿子能够凭自己的本事将娶妻之事办得这样风光。

如果早知道,他绝对不会抛弃母子二人。

周家母子没有他,同样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。而他抛妻弃子,背井离乡讨好一个霸道的女人,养了多年的儿子都不是亲的,被骗得那样惨……结果辛苦半生攒下来的东西瞬间就没了。

反而是周家母子生意越做越大,俨然已经把生意做到了外地。搞得好像钱正平辛苦半生就像是一场玩笑……若他一直站在原地等待,不来城里,不讨好任何人,只需要陪着妻儿,日子就能过得比现在好。

早知如此,还折腾什么?

钱正平忽然开始咳嗽,不光是胸口疼,就连五脏六腑都在疼,渐渐地,他没有了知觉。

钱大元发觉钱正平晕倒时,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。

他躲了出去,确切的说,是昨天周幺娘离开之后他就跑了。

要是不跑,姚氏那个女人能从当初两人定亲时开始翻旧账,能把他的耳朵灌满。

夫妻几载,姚氏是个什么脾气,钱大元还是清楚的。就跟个炮仗一样,一点就炸。但如果她生气的时候没有人搭理,她自己慢慢就能哑火,过个一两天,就没那么生气了。

姚氏今天晚上摔摔打打,今天已经不摔打东西,就是冷着一张脸。

钱大元探进头来,看到妻子在院子里晾衣衫,笑吟吟道:“媳妇,还生气么?我给你买了你最爱吃的烧鸡,为了找和镇上相同的口味,我跑遍了半个城。腿都快跑断了,不过,这一家绝对正宗。”

姚氏冷哼一声:“我喜欢吃烧鸡,那是因为镇上没有其他的好东西吃。城里天上飞的,地上跑的,水里游的,那么多的山珍海味,其实我样样都喜欢,但是我来了这么多天,你有带我出去吃过吗?还有那种特别大的酒楼,就比如周大明开的那一个,我以前只是听说过,连见都没见过,你怎么就不带我去见见世面呢?”

“这好办啊,走!”钱大元进门拉她。

换做往常,姚氏会省下这笔银子给孩子花,今儿没有拒绝。她是想通了,男人在城里玩得这么花,居然跑去花楼里养花娘……自家男人的银子,她不花就落到了别人手里。那她又不是蠢,凭什么不花?

夫妻俩说走就走,钱大元到了门口,想到什么:“叫上爹娘一起吧,他们难得来一趟城里。”

姚氏冷笑:“我们是夫妻,就不能单独吃一顿饭吗?合着你还是认为我不配,孝敬你爹娘的时候,顺便带上我就行了是吧?”

钱大元哑然:“别生气嘛,我问一问,他们多半舍不得去。”

钱家夫妻果然舍不得,钱正金的妻子在厨房里将小两口的话听入耳中,连连摆手:“中午剩了好多菜,够我给你爹吃了。你们去吧,就是孩子没来,我该把孩子一起带来的,留在家里,也不知道有没有受委屈?”

她就是随口念叨,姚氏不满意了:“我爹娘带孩子比你们细心。要是你们觉得孩子在家里没受委屈的话,那他在我爹娘那里是绝对不可能委屈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