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8. 明贤与昏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……(2 / 3)

叔朱祁钰为帝时,为了立自己的儿子废朱见深太子之位,为废太子的那些日子,是朱见深最惶恐最艰难的日子。可朱见深却没有因私怨,坐视朱祁钰和于谦蒙冤,可见他心中也是有一杆秤。

“成化帝和万贵妃的爱情故事,后面一个系列的时候会详细说一说,我们继续说明熹宗一朝的事情。客氏比朱由校大了十八岁,无意外应该是她走在皇帝之前,只要皇帝宠爱,怎么嚣张都没问题。”

“客氏的对食魏忠贤也是很有些小机灵,进宫前是个大字不识酒色财气无一不沾的街溜子。靠着巴结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和三朝太监魏朝上位,入了客氏的眼。后随与客氏弄死了王安,踢走了魏朝,成了客氏的专属姘头。”

明光宗朱常洛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:那个魏忠贤——老子不弄死他!

“魏朝相关记录不多,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却是个忠君的好太监。相较于魏忠贤之流,王安可以说是大忠臣了。”

“王安原是光宗的伴读,曾经保护登基前的光宗多次躲过郑贵妃迫害,光宗登基后发帑金接济边费、起用忠直的大臣邹元标、王德完等人都离不开王安的劝说。”

“因王安行事妥当,虽为太监,却为前朝后宫所赞扬,拥立明熹宗也曾立下功劳。明熹宗登基后,王安按照惯例辞官给新人让位,却被客氏顺势弄走以便进一步迫害。这位老太监本该有个善终,却最终被客氏指使魏忠贤残害而死,着实令人叹息。”

活着的王安对魏忠贤和客氏恨之入骨,而明光宗听到这里也不由微微皱眉。

“崇祯皇帝即位后,曾赐‘昭忠’匾额于王安祠堂,以这位老人家对朝廷和老朱家的功劳绝对值得这个赏赐了。”

“哦,对了,说到客氏的对食,因客氏先后勾搭了魏朝和魏忠贤,两太监争一乳母还闹到了明熹宗面前。乳宝男明熹宗知道客氏心意,就顺着客氏之意帮她摆脱‘前夫’魏朝,赐婚魏忠贤啦!”

“宋有两丞相争娶富婆,明有两太监争娶皇帝乳母,到底还是明朝人会玩!”

大明朝天子、臣工与百姓:这可真是丢脸丢到上前千年了。

冯梦龙:好题材,好题材!

“听了前面,大家可能以为魏忠贤与客氏是客氏为主,那又不是。这两人很有些男主外女主内的意思。客氏在后宫压迫后宫嫔妃宫女,魏忠贤在前朝作威作福。”

“魏忠贤很机灵,为了专权他会挑皇帝专注木匠活时去奏报朝事,这样就能在皇帝不耐烦细看内容是擅自做主来把持朝政。而明熹宗对朝政荒废到了什么地步呢?”

“拥立明光宗、明熹宗有功的三朝元老,先帝托孤之臣杨涟因弹劾魏忠贤一十四大罪,被诬陷受贿一万两,在狱中被拷打之死,过了好几天,明熹宗都没发现。哎,没准就是那天朱由校正在做木工时,魏忠贤跑去诬告杨涟,而朱由校什么都没听清就点头任由他处置了。”

刚升任太常少卿的杨涟心都凉了,拔凉拔凉!这个大明还有救吗?

“客氏迫害后宫嫔妃和皇帝子嗣时,是一点后路都没有留。以至于年轻的朱由校突然早死,完全来不及做更多准备。朱由校病重时,客氏为了继续掌权,曾与魏忠贤商议将外面怀孕的女子送进宫中充作嫔妃,冒充明熹宗的子嗣,继续做他们的傀儡。”

“但因张皇后劝说,明熹宗最终决定召唯一的弟弟信王朱由检进京,兄终弟及。据说客氏和魏忠贤还曾意图将信王劫杀途中,当然信王还是有惊无险的进了京。明熹宗无子,作为先帝唯一活着的儿子,选择朱由检确实是皇位更迭最稳妥的人选了。”

“说了那么多,大家对明熹宗朱由校多有荒唐也有个大概了解了吧!因他对客氏和魏忠贤之流的纵容,他在位期间,大明朝廷可以说是乌烟瘴气。但有一点大家大概想不到,明熹宗在对外事务上竟然非常有大局观和强硬,远胜怂宋和奴清的某些皇帝。”

“没想到吧!大明有名的昏君竟然有个怂宋和奴清比不过的优点。那么朱由校在这方面做了什么值得表扬的事情呢?”

“一是引进红夷大炮,熹宗时,由徐光启等人派遣的张焘、孙学诗在澳门购买了四门红夷大炮送到北京【注1】,朱由校就令一人同时聘请葡萄牙铳师来京师。当时朝廷对引进红衣大炮和引进洋人反对者众,但朱由校驳回了反对,还继续引进了一十六门红夷大炮。”

“其中十一门红夷大炮被运到关外宁远,在天启六年明军击败数倍于己的后金获得‘宁远大捷’发挥了重要作用,朱由校因此册封红夷大炮为‘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’,并遣官祭炮【注1】。”

“另一件事是天启一年,荷兰人攻袭澳门,被当地葡萄牙人击退,转而占领澎湖,并要求与中国通商,明朝要求他们撤离澎湖。荷兰见通商无望,意图以武力强迫中国就范。10月18日,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指挥官莱尔森派范·莱恩罗德率8艘舰船向大明开战【注2】。”

“大明猝不及防下迎战被摧毁帆船80艘,被俘80人,抢走炮60门。其后荷兰船队进入鼓浪屿烧杀抢劫。福建巡抚南居益主张对采取强硬方针,福建总兵谢隆仪于在厦门击破来骚扰的荷兰人【注2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