巾帼英雄(七)(2 / 2)

产条件,那么国家就能够走向强盛。”

“这样笼统的描述或许大家没有具体概念,我举几个具体示例:秦朝末年,刘邦入咸阳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,将宫廷重地及财宝物资府库予以保护或封存,礼待投降的秦王子婴,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: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,废苛法。”

“三秦之地的百姓们十分高兴,食箪浆壶慰问刘邦的军队将士。刘邦再三推辞不肯受百姓财物,还动情道:‘仓库里粮食很多,士兵们并没有挨饿,我不想再给父老乡亲们添麻烦,让大家破费财物了【注2】’百姓深受感动,都希望刘邦留下来做他们的王。”

“而项羽呢?项羽入咸阳后,不仅引兵屠戮咸阳,杀秦王子婴,火烧秦王宫和秦始皇陵,大火连续烧了三个月没有灭,还四处搜集宝物美女送回江东【注2】。”

听到百姓食箪浆壶慰劳叛军,秦始皇嬴政和秦二世胡亥脸色有点难看,下令追捕刘邦,可惜他们不知道自己世界的刘邦还不叫刘邦。然下一刻,项羽成功的将秦朝人属于刘邦的仇恨值拉到了自己身上。

“楚汉之争的结局其实在入咸阳时就已注定了,项羽不是败给刘邦,而是败给了自己的残暴和贪婪。即便没有刘邦,项羽也不过是另一个秦二世胡亥,成就不了帝业。”

“这里小小的延伸一下,楚汉之争,不止项羽不如刘邦多矣,项羽的谋士格局也远不如刘邦。刘邦刚进咸阳时,看到美女、奇珍异宝和奢华宫殿,也是忘乎所以,想要享富贵。但武将樊哙冒死强谏,又有张良分析利害,群贤齐心,劝住了刘邦,才有了约法三章。”

“而项羽的谋士呢?其亚父范增看到刘邦的约法三章,察觉刘邦志向不小后,首先不是劝项羽学着刘邦收拢民心,以免刘邦独占人心,而是急着劝项羽杀刘邦。范增看到了刘邦的潜在危险,却看不到主公身上的致命缺点,这种行为极其愚蠢。”

“在当时,项羽的势力远胜刘邦,但刘邦先入咸阳,已收拢了三秦民心。项羽征战时常有屠城,早失民心;迫刘邦让出咸阳又违背了‘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’的盟约,失了信义。刘邦固然是劲敌,但这个阶段阻止项羽屠城将民心逼向刘邦,远比杀刘邦重要。”

“身为谋臣,不劝主公去争夺民心,而是杀掉有民心的人,乃是下策。这种策略成功了,项羽会进一步失去民心,失败了,徒惹一身骚。然不同于刘邦愿意听从樊哙、张良的劝诫,项羽连范增的下策都听不进去,自己出了个下下策。”

“鸿门宴上,项羽想杀刘邦,意志又不坚定,让刘邦知道了他的杀意,又没有干掉刘邦。完美地向世人诠释了‘四肢发达,头脑愚蠢’八个字。当然,幸好他足够愚蠢,要是汉高祖死在了鸿门宴,或许还会有另一个应运而生,担起重张社稷的历史重任,但谁也不知道百姓又要多等多少年才能结束这场战乱。”

“我要说的第二个例子是唐太宗李世民。贞观年间,关中、关东地区发生水旱、蝗、霜之灾,太宗当即下诏‘所在赈恤,无出今年租赋’减免赋税,同时‘出御府金帛为赎之,归其父母【注3】’赎回因灾荒被卖掉的孩童,送他们回到父母身边。”

插入书签